河蟹養殖技術分析
發布時間:2017-11-23 14:29:56
1、清塘與生物降解
(1)清塘除雜:清塘是指清除池壁和池底不利于河蟹生長的各種因素。養殖河蟹的老塘需要進行徹底清理,主要目的:一是徹底清除攜帶病原體的生物及病原菌;二是減輕池底有機負荷。
曬:先將水排干,暴曬至池底干(以污染物易于清除為準)。
搬:人工搬去池底污染物(殘餌、糞便、死蝦、死藻、有機碎屑等)。
翻:非雨季節可用翻曬法,塘底翻耕(20cm為宜)。
曬:翻耕后日光暴曬,以利于表層有機物氧化。
修:整污、修堤壩、堵塞漏洞。
除:一定要清除池邊的甲殼類動物、雜魚及其它生物。
通過上述操作,可消除病原微生物,改善養殖初環境。
(2)池塘消毒:進水充滿池底后,選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其中一種進行消毒(PH值偏高,則用漂白粉消毒;PH值偏低,則用生石灰消毒),在使用生石灰時必須根據池塘酸堿度掌握合適的用量,1-2天后排掉池水。
(3)降解殘毒:對新開池塘、老化塘底及底質原因造成的水銹、硫、鐵、氨含量超標,因工業廢水排放造成的養殖池水重金屬、有毒元素如汞、鋁等污染的塘體,在進水5-10cm后建議用解毒黑精靈或六效解毒靈進行全池解毒,以排解毒性,降解重金屬及有毒分子,消除養殖隱患;降解殘毒3-5小時后,全池潑灑有益微生物制劑,分解生物尸體及有機污染物,消除或減少致病隱患,建立有益微生物種群優勢。
建議方法:用強效底爽、七效底改王、黑金改底素全池潑灑,同時配合全能、超濃縮EM菌、超濃縮光合細菌使用效果更佳。
(4)追施肥、穩定水色:
初期藻類作為餌料利用率高(蟹苗餌料、浮游動物的餌料),藻類必須保證旺盛的繁殖速度,否則,水易落清,再肥水培藻就較為困難,通常在投苗后一個月里,前10天每3~5天追一次肥,后20天每周追一次肥;追肥時配合全能使用,可更好地維持藻相和菌相平衡、穩定水色?蓪⒎仕甯嗯浜舷旅嫫渲幸环N肥水產品進行追肥培藻:超濃縮光合細菌和超濃縮EM菌等。
2、肥水培藻
肥水可以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凈水(吸收水體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水體),又產氧(藻通過光合作用生產大量的溶解氧,水體中 70%左右的氧是藻類和水草產生的),還是蟹苗喜食的天然優質餌料(無論是藻本身的營養或是食藻的浮游動物,對苗期的營養保健作用是其它任何人工餌料不可比擬的)。
水質和藻相的好與壞,對養殖對象的應激反應有著重大的影響,如水質爽活、藻相穩定,溶氧和 PH值通常是正常穩定的,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甲烷、重金屬一般不會超標,養殖對象在這種環境里才能健康生長。反之,水質條件差,藻相不穩定,則水中有毒害的物質就會增加,溶氧偏低, pH 值不穩定,養殖對象容易應激導致病害發生。
常規肥水培藻步驟 :
(1)肥水對于整個養殖過程至關重要,甚至關系到養蟹的成敗,肥好水有以下好處:
① 放苗前肥好水,能提高放苗成活率;
② 能給蟹苗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
③ 能為養殖動物提供充足的溶氧;
④ 能凈化水質,減輕底質污染的壓力;
⑤ 在各種災害天氣,能最大程度降低蟹的應激;
⑥ 能提高蟹的生長速度,降低餌料系數,縮短養殖周期。
(2)納水過濾、消毒:
清塘后,對養殖用水進行納水,進水時用40目篩網過濾,納水至0.4-0.5米左右,用二氧化氯或碘贊等消毒劑進行消毒。
(3)施基肥:
基肥施足,防止倒藻以免水色變清。
①選擇晴天尤其是有陽光的天氣肥水起效快;
②有條件的添加 3-5cm 新鮮水,引進藻種;
③肥水前讓水流動,利于藻類繁殖生長;
④待水色呈茶褐色或綠豆色、黃綠色時,表明池水中已繁殖了相當數量的基礎餌料了,測試水溫、鹽度、PH值、溶氧量等達到要求,可進行放苗。
3、選苗放苗
(1)健康(或優質)蟹苗的定義
蟹要長得大、肥,成活率高,回捕率好,達到高產穩產,選擇健康(或優質)蟹苗是關鍵。選用原種良種親蟹(不用近親交配的種質退化的蟹苗)育苗時兼用單胞藻和輪蟲作餌料,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在適溫條件下,可酌情使用超濃縮EM菌、超濃縮光合細菌等優質微生物制劑和解毒應激產品調節育苗水質,從而達到自然的生態培育方式,同時其非特意性免疫功能有很強的健壯蟹苗作用,提高健康蟹苗。
(2)仔蟹的選擇標準
① 蟹苗為整齊的淡黃色、晶瑩透亮,顏色要均勻分布;
② 手抓一把蟹苗,甩干水后,輕握有彈性感、沙粒感和重感;
③ 放在耳朵邊,可聽見明顯的沙沙聲;
④ 輕握再放開,能迅速四處逃散,無團結和互相牽扯現象;
⑤ 將捏成團的蟹苗放回水中,馬上分散游開,而不結團沉底;
⑥ 連苗帶水放在手心,蟹苗能帶水爬行而不跌落,符合要求者為上等苗。
(3)扣蟹選擇標準
① 應選一齡扣蟹苗,不選性早熟的二齡苗和老蟹苗;
② 選擇品系純正、苗體健壯、規格均勻、體表光潔不沾污物、色澤鮮亮、活動敏捷的蟹苗;
③ 隨機挑3-5只蟹苗把背殼扒去,鰓片整齊無短缺、鰓片淡黃或黃白,無固著異物、無聚縮蟲、肝臟呈菊黃色,絲條清晰者為健康無病的優質蟹苗;若鰓片短缺、黑鰓、爛鰓、肝臟明顯變小,顏色變異無光澤為劣質帶病苗;
④ 蟹種規格在100-200 只/千克(即6-10克/只),放養密度一般為每畝放養600-800 只。
(4)性早熟蟹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河蟹性早熟就是在其尚未達到商品規格時,已由黃蟹蛻殼變為綠蟹,性腺發育成熟,原因有:
① 平均水溫過高;
② 水體鹽度過高;
③ 餌料營養過剩;
④ 種源遺傳。
對策:
① 加大放養密度;
② 降低水溫(水溫過高時加注新水);
③ 調整餌料結構(兩頭精中間粗);
④ 改善池塘條件,降低池水中鹽度;
⑤ 選擇優質蟹種。
(5)蟹苗放養注意事項:
① 注意氣溫,零度以下容易凍傷蟹種,最好氣溫在4攝氏度以上天氣晴朗的時候購買運輸蟹苗。如必須在氣溫較低的天氣購買蟹苗,要注意蟹苗的保溫工作。
② 注意水體溫差,蟹體溫度和放養池塘的水溫,溫差不能超過4攝氏度,否則蟹種容易“感冒”。
③ 建議使用六抗應激靈或滅弧菌進行浸泡,增強蟹種活力以及抗應激能力。
4、種草養螺
(1)蟹草種植注意事項:
① 根據發芽狀況及時播種:浸種時不宜讓種芽生長后再播種,種芽過長易受水的浮力影響,不易沉底著泥生根,播種選擇風平浪靜之時。
(2)螺螄的投放
① 第一次放養螺螄:建議每畝投放200斤左右。投放量過多會吃掉大量的飼料,同時引起水質太清,容易滋生青苔、泥皮等。螺螄的投放要嚴把質量關,質量差、死亡多的螺螄切勿購買放養;
② 第二次放養螺螄:清明前后,也就是4月到5月份之間,投放400-500斤每畝,在循環溝里少放,盡量放在蟹塘中間生有水草的板田上;
③ 第三次投放螺螄:6-7月份放養200-300斤每畝,有條件的養殖戶最好放養仔螺螄,這樣更能凈化水質,利于水草 的生長。
5. 養殖期水質和底質的養護和管理
(1)巡塘觀察要素
巡塘是了解河蟹生長情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在養殖期每天的巡塘次數最好不少于4次,分別在黎明、午后、傍晚、午夜巡查一次,巡塘時注意觀察:
① 檢查閘門是否嚴密,堤壩有無缺口;
② 注意蟹塘內的水位變化;
③ 觀察水色、注意池水濃度和有無異味逸出;
④ 察看池底污染狀況、注意黑區擴大范圍;
⑤ 檢查餌料流失和消耗情況;
⑥ 觀察河蟹蛻殼數量;
⑦ 注意蝦蟹塘內絲狀藻類繁殖生長情況;
⑧ 注意蟹情動態、觀察河蟹有無反常行為;
⑨ 觀察蟹塘內的水草生長狀況;
⑩ 注意天氣變化趨勢。
(2)培養浮游動物,保健壯苗
① 放苗后15天內,在培藻的基礎上培育適量的浮游動物可為蟹苗提供高品種的開口餌料,提高苗種的成活率;
② 如浮游動物過量食藻而致水變清,應及時用酵素鈣肥、肥水育藻膏配合藻源、硅藻旺2號。
(3)激活活菌、增強活菌效能
① 調水、護水、強壯水草前,先用解毒安、解百納消除水、底中的毒素和有害微生物代謝的毒素以及藥物殘毒和重金屬殘毒等,再潑灑活菌,可大大促進使用效果;
② 肥水育藻膏、酵素鈣肥既是很好的活菌培養基又是活菌激活促進劑,將超濃縮EM菌、超濃縮光合細菌配合肥水育 藻膏、硅藻旺2號使用,可使活菌迅速激活和繁殖,同時也是促進水草生長的營養素,其有培菌護草、均衡菌相藻相,促進穩定水色的多重功效。
河蟹常見病害防治及水質調控
1、爛鰓病
病因與癥狀:
池水惡化,有害細菌大量繁殖,蟹類感染細菌而引起。病蟹活動力弱,攝食減少,鰓絲腐爛,有缺損。
建議防治方法:
①用碘贊全池殺菌;
②使用全能、超濃縮EM菌、超濃縮光合細菌加上強效底爽、七效底改王配合解毒安、解百納調節水質;
③根據情況,需要肥水的,使用酵素鈣肥、硅藻旺2號、氨基酸營養液等進行肥水。
2、腸炎病
蟹類因攝食過多或攝入不新鮮的餌料或感染致病細菌,使蟹類攝食減少、拒食、腸道發炎、無糞便。
建議防治方法:
①使用碘贊殺菌;
②在餌料中拌入腸道寶、多維+C或全池潑灑腸道寶;
③ 使用全能、超濃縮EM菌加上七效底改王、強效底爽配合解毒安、解百納調節水質。
3、甲殼潰瘍
病因和癥狀:
在蟹類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現黃色斑點,或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種黃色粘液,螯足的活動機能減退,進而失去活動和攝食能力,不久即死亡。剖開甲殼檢查,在其鰓部可見像辣椒籽大小的淺褐色異物。發病時間多在水溫偏高和雨水較多的季節。
建議防治方法:
①發現此病時需要投喂新鮮餌料,定期添加促長素、腸道寶、多維+C增加其營養;
②使用六抗應激靈,增強其應激能力;
③全池用碘贊徹底消毒;
④加強對水質的管理,定期全池潑灑超濃縮光合細菌、超濃縮EM菌、全能等,以改善和保持池塘水質。
4、顫抖病
病原一般認為是一種單鏈RNA病毒,但也有報道認為是類立克次氏體細菌。病蟹呈昏迷狀,復制痙攣狀顫抖、抽搐或僵直、活動緩慢、反應遲鈍、上岸不回。病蟹時,伴有“黑鰓、灰鰓、白鰓”等腮部癥狀。肌肉發紅、尤以大鰲、附肢中的肌肉明顯。頭胸甲下方透明腫大,充滿無色液體。肝胰腺膿腫成灰白色,肝組織糜爛并發出臭味。發病時間5-10月,8-9月發病嚴重。該病流行期間的水溫為23-33攝氏度,水溫降至20攝氏度以下,該病逐漸減少。
建議預防及治療方法:
①提高蟹種的免疫力,選擇健壯的蟹種進行繁殖,不從疫區引入蟹種,并對蟹種進行消毒;
②檢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原則,為河蟹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河蟹養殖中后期,水質底質嚴重惡化,每7-10天使用底居安、強效底爽、七效底改王配合全能、超濃縮光合細菌、超濃縮EM菌等進行改底和調水;
③在保護現有的水草的同時,清除聚草、輪生雜草等低值水草,因地制宜的種植輪葉黑藻、苦草等優質水草,并使用長根護草肥進行護草。
5、纖毛蟲病
附著在蝦蟹的體表、附肢的甲殼上和成體的鰓上,甚至眼睛上,在體表大量附生時,肉眼看出有一層灰黑色絨毛狀物,觸摸有滑膩感。
治療:
①選擇晴天并避開蛻殼高峰期使用硫酸鋅粉殺蟲,三天后解毒;
②晴天上午使用,可用解毒安、解百納降解水中和水底的藻毒素和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用強效底爽、七效底改王或底居安對底質過多有機物進行分解;
③補充有益菌:在晴天上午使用,如超濃縮光合細菌、超濃縮EM菌、超濃縮芽孢桿菌等,補充的有益菌能分解礦化水中和池底的有機殘渣、排泄物,降解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同時有益菌在水體中大量生長繁殖,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建議在五月份使用2-3次;
④投喂藥餌一個療程:避開蛻殼高峰,用中藥煮食黃豆、玉米、小麥等,連喂3-5天。用抗生素拌食,連喂3-5天,外加全塘潑灑六抗應激靈、全能增強抵抗力。
6、肺吸蟲病
肺吸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它一生有三個宿主:淡水螺是它的第一中間宿主,是肺吸蟲 尾蚴寄生的宿主;河蟹則是它的第二中間宿主,尾蚴浸入到河蟹體后,形成囊蚴。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蟹有了囊蚴后,行動遲緩,甚至死亡。人或狗、貓、豬等生食了帶囊蚴的河蟹,囊蚴就會在其體內發育成肺吸蟲成蟲進行有性繁殖,人患病后表現為咳痰和咳血。
防治:
①不要用動物糞便直接肥塘,也不要使用以動物糞便為原料做成的肥料進行肥水;
②投放螺獅需先消毒;
③在投放幼蟹前嚴格清塘,殺滅塘內肺吸蟲幼蟲,通常所用藥物有漂白粉、生石灰等;
④經常檢查蟹體,發現河蟹被肺吸蟲寄生,立即將病蟹取出,并用碘贊、滅弧菌潑灑全池,進行消毒。
7、水霉病
病原:
常見有水霉菌和綿霉菌,為絲狀真菌。由于蟹體被機械損傷或被其他病菌侵襲,導致水霉、棉霉的游動孢子侵入蟹體傷口,吸取營養,迅速萌發成菌絲。水霉菌繁殖的最適宜溫度在13-20℃ 之間,10℃以下或20℃以上繁殖力較差。此病對河蟹的卵、幼體、成體均造成危害。
癥狀:
蟹體表菌絲大量繁殖,生長成叢,像一團團灰白色陳舊棉絮。菌絲長短不一,約2~3厘米。向內外生長。向內深入肌肉,蔓延之組織間隙之間;向外生長成棉團狀菌絲,俗稱“生毛”。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種酵素分解組織,蟹體表受側激后分泌人量勃液。病蟹行動遲緩,攝食量減少,傷口不愈合,活動遲緩,攝食量下降,最終因體質衰弱,蛻殼無力而死亡。
防治:
河蟹捕捉、運輸、放養等操作要細致,謹防蟹體受傷;放養時用食鹽浸洗消毒。病蟹用3.0 %-5.0%的食鹽水浸泡5分鐘,并用碘贊涂擦患處。
8、懶。ㄓ置敖┎ 保
在一齡蟹的飼養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產生了生長不平衡現象。個體大的河蟹,當年背甲長可達9-10厘米,體重達200克,個體小的當年背甲長只有2-3 厘米,體重僅30-40 克。這些個體奇小的河蟹往往棲居在遠離水面的穴洞內,懶得出來活動和覓食,這樣小的河蟹被稱為懶蟹,又稱“僵蟹”或“落腳蟹”。
懶蟹產生的原因:
養殖水體溶氧太低、水位變動太大、河蟹密度高、投餌不均勻、生態條件差都可造成懶蟹的形成。
防止懶蟹產生的措施:
①改善水域條件:定期使用全能、超濃縮光和細菌配合解毒安、解百納、解毒黑精靈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清除殘餌和排泄物,防止污染水體,使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
②水位保持相對穩定,均勻投餌:一齡蟹飼養,每日投餌1次,時間放在傍晚,便于夜間覓食活動,投餌要分散,防止餌料過分集中,造成強的爭食力強,弱的爭食力弱,影響個體生長。
增加漂浮物:
種植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既可作河蟹的餌料,又可供河蟹棲息,面積較大的養蟹池,中間要建人工蟹島。
9、性早熟
病因:
① 種源遺傳,育苗池為了追求利潤,在購置親蟹中為了省成本,買50-70只“小老蟹”做種;
② 育苗采用高溫、高藥、高密度、嚴重損害蟹苗健康,培育過程中有效積溫增加和營養過剩,導致種質退化;
③ 放養蟹苗過早;
④ 生產中濫用促生長素和蛻殼素之類的藥物;
⑤ 養殖過程中營養過剩;
⑥ 河蟹生長期水溫高;
⑦ 土壤和水中的鹽分含量高;
⑧ 水質過肥;
⑨ PH值高等均可導致。
癥狀:
蟹種規格一般多在15-50克左右。體內性腺卻已發育成熟。病蟹幾乎不爬入池水中,而是在堤埂上端基部來回爬動,無打洞掘穴現象,但顯得騷動不安且不攝食,有抱對現象。蛻殼期間側板線已裂開,但無蛻殼反應。一般于3月底開始出現死亡, 4 、5月份出現死亡高峰。
防治:
① 進行種質改良,培養優良品種;
② 降低池塘、沼澤、稻田水溫:蟹塘應盡量選在有豐富水資源的地方,在高溫季節補充新水,提高水位;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 4 時,不停地向塘中注水,使之形成微流水,利用流水降低水的溫度;蟹溝的水要保持在 70厘米以上;栽植水生植物蔽蔭,降低水溫,適當加深養殖池的水位,以水深適當控制水溫升高,盡量使塘水的溫度保持20 -24℃以延長蟹種的生長期,降低性早熟蟹種的比例。適當增加蟹苗放養密度,等蟹苗變成仔幼蟹時,再根據毛仔幼蟹的實際生長情況適當增減其數量,調整其密度。
10、蟹窒息病
病因:
① 一般河蟹養殖池要求池水溶氧量為 5 毫克/升,若低于 2 毫克/升則會發生缺氧窒息死亡。最常見的原因是不換水、無增氧設備和飼養密度超限;
② 池水中有機物過多,即水過肥,導致微生物大量繁殖而耗氧及產生大量有害物質。當池水的生化需氧量超過 5 毫克/升時。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
① 臨床檢查觀察時,病初可見河蟹食欲降低,活動力下降,頭不時浮出水面困難的呼吸,病后期不食、不動,浮于水 面, 最后窒息死亡,漂浮水面或沉淀;
② 剖檢時,單純缺氧癥尸體一般鰓部色澤不發黑,但會有細沙附著,不見其他病灶;
③ 檢查水中溶氧量,可以確診。
防治方法:
① 立即全池潑灑七效底改王、強效底爽、黑金改底素,同時換新鮮水或增氧,清除池中過多的水生植物,特別是腐爛的植物;
② 也可將爬到草上和上岸呼吸的蟹撈出,放入新鮮水池中飼養,以緩解病情;
③ 有條件的養殖場,可進行池水溶氧量和生化需氧量檢測,以便于采取換水或清池消毒等措施,從根本上防止此病的發生;
④放養密度始終是預防疾病發生的必要條件之一。過密,可引發缺氧、外傷以及污染,使池水水質變壞,促使大量生物(藻類、微生物、寄生生物等)滋生。
11、肥水培藻困難的原因和對策
(1)初春水溫低、光照弱、肥水困難:
蟹通常在農歷年前后放苗,這段時間水溫低、光照弱、重金屬超標、天氣變化無常,肥水特別困難。
操作步驟:
① 選擇晴天上午,添加5-10 公分新鮮含藻水,開增氧機;
② 用解毒安、解百納、解毒黑精靈加水稀釋后全池潑灑;
(3)亞硝酸鹽偏高:
① 先降亞硝酸鹽:用全能、超濃縮芽孢桿菌全池潑灑;
② 按上述“常規肥水培藻步驟”進行培藻肥水、養水。
(4)pH 值偏高( 9 . 2 以上):
① 先降pH值:用解百納、解毒黑精靈全池潑灑降低PH值;
② 按上述“常規肥水培藻步驟”進行培藻肥水、養水。
(5)pH值偏低(7.5 以下):
② 按上述“常規肥水培藻步驟”進行培藻肥水、養水。
(6)養殖用水硬度嚴重偏低:
先全池潑灑鈣鎂活力源提高水的硬度,加水混勻后全池潑灑。
(7)消毒藥殘留過大:
① 消毒清塘后,適當延長空塘曝曬時間(一般為一周);
② 解毒:用解毒安或解百納用池水稀釋全池潑灑;
③ 按上述“常規肥水培藻步驟”進行培藻肥水、養水。
(8)地下水(或井水)做水源:
①先爆氣:山區地下水(或井水)往往重金屬、氨氮和亞硝酸偏高,藻種缺乏。因此使用前應曝氣,進水時呈拋物線入塘,進水后,開動增氧機曝氣3天;
② 按上述“常規肥水培藻步驟”進行培藻肥水、養水。
12、青苔的防治
塘內水質過清極易長青苔、滸苔等藻類,造成水難肥,纏蟹苗,影響水草生長或導致其死亡。前期做好肥水工作可有效防止青苔等絲狀藻的產生。若塘內已經出現青苔,則需根據情況用藥將其除掉。殺過藻之后一定要肥水,防止青苔再生。
(1)青苔的主要來源
①有些蟹池清塘不徹底,自身青苔藻種的萌發,特別是新開的蟹池;
② 大量施肥,水草長勢不理想或青苔已有發生,采用大量施肥進行肥水,使青苔生長迅速,直至泛濫;
③ 過量投餌,飼料過多后沉積在池底,發酵后引起青苔滋生。
(2)建議青苔的防治方法:
① 培肥水質,應用硅藻旺2號、肥水育藻膏進行培水,從而通過降低透明度來抑制青苔生長,同時也可以培養有益藻類為河蟹提供基礎餌料;
② 分批投放螺螄;
③ 搭配放養細鱗斜頷等刮食魚類。
13、如何使河蟹安全渡過梅雨季節
一般每年的6月中下旬進入梅雨季節,到7月上旬出梅。梅雨季節,悶熱天多,氣溫較高,雨量充沛,光照不足。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使螃蟹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健康的機體來渡過梅雨季節,我們要抓住梅雨來臨前的一個星期這個時間關鍵點預防,過遲就可能來不及預防。一般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①先殺滅河蟹身上的寄生蟲,主要是纖毛蟲,同時內服中草藥和腸道寶、多維+C增強河蟹的抵抗力,特別是要防止黑鰓、爛鰓、甲殼潰瘍、腸炎等病癥的發生,殺完蟲后做水質改善工作;
②改善河蟹的生活環境,就是進行水體和底質改良,先用一次消毒劑(滅弧菌)全池潑灑,第二天用七效底改王配合超濃縮芽孢桿菌、超濃縮EM菌等調節水質,改善水體的微生態環境。
一般通過上述步驟可以起到綜合治理水體和疾病預防的效果,尤其對細菌引起的病害和寄生蟲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建議養殖戶不妨一試。
14、藍藻的防治
蟹塘中藍藻(微囊藻的一種)大量繁殖,水質濃濁,透明度在20cm左右,在池塘的下風處常有藍綠色水華。如果不及時進行水質調控,極易發生“黑鰓、爛鰓、腸炎、蛻殼不遂、水草死亡”等現象,嚴重時蟹會出現大量死亡。
建議預防措施:
1、發生過藍藻的池塘,年底一定要消毒,殺滅冬眠孢子,暴曬池底,并清除過多的淤泥;
2、底質有機質較多的,增放螺螄;
3、藻類較多的,透明度較低的,放養適量的白鰱魚種;
4、降解氨氮,控制好PH值;
5、定期使用底改(七效底改王、強效底爽、底安康等)、調水(全能、超濃縮光合細菌等)產品。
藍藻大量繁殖時,建議治理步驟:
1、晴天上午:使用二氧化氯及殺藻劑殺滅部分藍藻,潑灑的面積不能超過池塘的1/5;
2、下午:使用解毒安或解百納解除藻毒素對水體的危害,同時潑灑強效底爽或七效底改王,藻類死亡嚴重區域需要加倍;
3、傍晚:使用增氧劑進行增氧,防止晚上缺氧;
4、次日:使用超濃縮EM菌、超濃縮光和細菌配合硅藻旺2號、肥水育藻膏快速培養有益藻類。
備注:進入高溫季節,由于對河蟹的喂養會出現大量的殘餌、糞便,導致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大量產生,對養殖造成影響。因而建議在此期間每7-10天進行一次改底(七效底改王、強效底爽)與調節水質(全能、超濃縮EM菌),以防治病害的發生。
15、后期蟹塘為何出現大量泡沫,泡沫為何發黃、發黑、發臭?
主要是大量動物性飼料投喂后,造成池塘中有機質過多造成的,并且藻類開始出現老化、死亡。
針對以上情況建議使用:
超濃縮芽孢桿菌、超濃縮EM菌加上強效底爽、七效底改王配合解毒安、解百納一起使用,可有效改善受污染水體。
16、蟹頻繁上岸,有時口吐白沫的原因是什么?
高溫季節池塘底質容易惡化,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較高,水體溶氧降低,蟹會有“上岸”現象,并伴有口吐白沫的現象發生,嚴重會導致蟹類死亡。
處理方法:
① 及時換水;
② 使用超濃縮芽孢桿菌、全能配合七效底改王、強效底爽加上解毒安、解百納使用,可有效改善受污染水體;
③ 平時預防時,可在飼料中拌入腸道寶、多維+C提高蟹的抵抗力,連續使用3-5天。
17、蟹脫殼期間為什么會大量死亡?
蟹蛻殼期間死亡表現在脫殼期間蟹會有大量軟殼和頂殼死亡現象(即脫殼未遂),也有蟹在脫殼后數天死亡(蛻殼后體質消耗能量太大,營養不均衡等)。
蟹脫殼期間死亡的原因有:
① 水體受到污染,影響蛻殼,導致死亡;
② 水草少、無附著物,不能順利脫殼;
③ 蟹營養不均衡(缺鈣、鎂、磷、鐵、維生素等體質弱);
④蟹體質蛻皮激素含量達不到正常蛻殼時的要求;
⑤受纖毛蟲寄生的蟹有時也會引起蛻殼不遂;
⑥ 蛻殼期間,池塘水溫、水位變化太大。
針對以上原因做不同處理:
① 蛻殼高峰的前期(3-5天)換入新水,并適當降低水位(小于1.2 米);
② 蛻殼高峰期間,避免在水中潑灑刺激性藥物(如三氯類消毒劑 、除草劑、殺青苔的藥物等),同時應減少在池塘中作業的次數,防止河蟹受到驚嚇;
③ 在蟹蛻殼前后 3-5 天,必須加強營養補充。如潑灑鈣鎂活力源、巨能鈣、腸道寶等提高蟹的自身抵抗力;
④ 平時在水中定期潑灑河蟹所必須的礦物質,如鈣鎂活力源、六抗應激靈防止水體中的礦物質缺乏,產生蛻殼不遂。
注:使用鈣鎂活力源較使用生石灰、磷酸二氫鈣的好處在于:前者既補鈣又補磷,而生石灰會刺激河蟹,
產生蛻殼不遂死亡;磷酸二氫鈣可溶于水的鈣離子較少,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三、水草養護
1、高溫季節水草如何養護?
① 受高溫影響,水草生長受抑制,以伊樂藻為主要布局的塘口,特別容易受到影響,伊樂藻進入休眠階段,代謝緩慢,對營養鹽的吸收減少,加速了塘內水質惡化。同時當水草生長緩慢或停滯時,葉面會沉積許多污穢,這將加快水草的死亡。此時建議使用長根護草肥加上超濃縮EM菌配合七效底改王,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② 水草損耗加速,河蟹對水草的攝食量增加,塘內每天都有被河蟹夾斷的水草漂起,要及時撈除,以免沉底腐爛,敗壞水質;
③ 調節水質,保護水草正常生長,可以用全能、超濃縮光合細菌配合長根護草肥進行肥水護草。
2、水草上附有污物該如何處理?
當水草生長緩慢或停滯時,葉面會沉積許多污穢,這將加快水草的衰亡,此時應使用長根護草肥加上超濃縮EM菌配合強效底爽,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3、水草爛根,不生長怎么辦?
主要是由于缺少養分,水溫過高,水質和底質環境惡劣導致爛根、不生長。針對此種現象可先使用底安康、底居安等微生物制劑進行底質改良,然后使用酵素鈣肥、長根護草肥配合全能、超濃縮EM菌培肥水質。
4、水草上有青苔覆蓋生長怎么辦?
① 首先用苔草凈殺除青苔;
② 次日使用解毒安或解百納解除藥物殘留,然后使用七效底改王、強效底爽配合全能、超濃縮EM菌改善底質和水質;
③ 使用酵素鈣肥、硅藻旺2號配合全能、氨基酸營養液培肥水質,降低水體透明度。